成语秉笔直书的意思

秉笔直书秉笔直书出自我是~,悬之国门,不能增损一字。(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五回),秉笔直书的意思是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
读音:
bǐng bǐ zhí shū
解释:
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
出处:
我是~,悬之国门,不能增损一字。(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五回)
典故:
 
秉笔直书的造句 共47条造句记录

1、第三,由于历史文献的记录者、撰述者的阶级偏见或者囿于时代所限,尽管他们大都以“秉笔直书”自诩,但是他们对历史活动的记述必然有孰重孰轻,甚至带有明显的倾向性,有的则视野窄狭,挂一漏万。

2、大家都熟悉,我国古代有不少“秉笔直书”的故事,如晋国太史董狐书史:“赵盾弑其君”,之后,赵盾便十分恐慌,辩解晋灵公是被赵穿所杀,并不是自己.

3、你看,人家连在丈夫面前强奸妻子和同时强奸母女及残疾人和尼姑等话都秉笔直书出来。

4、编纂《魏书》,具体修撰过程中,其褒贬程度多受主观影响,据说魏收曾有仇恩报怨和收受贿赂的不良行为,没能秉笔直书,得罪了不少前朝遗老及在朝官员,以致《魏书》有“秽史”之称。

5、怀下,较早地纠正“大跃进”中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的错误,由于《化学工业再也不能让路了》秉笔直书的报告,也使中央较早地较为详细地了解化学工业情况,更由于在三年困难时期,全国上下对于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

6、所谓“史胆”,就是敢于发掘历史真相,敢于直面历史事实,敢于秉笔直书,敢讲真话,不做瞒和骗的蠢事;

7、国传统的“春秋”笔法,一扫某些“纪实”和“回忆”中把自己说成“一朵花”,把敌人贬为“豆腐渣”的陋习,秉笔直书。

8、记者秉笔直书道:“手持大哥大,怀揣信用卡,一身进口服装,另有时髦靓女相傍,这是高消费者中较普遍的一类形象,俗称‘大.

9、他们看出了这个时代干事业可以轰轰烈烈,动感情可以大哭大笑,写历史可以秉笔直书,所以既不以拿国家工资为耻,又不满足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写稿者呕心沥血,演出者汗雨纷飞,一定要留时代.

10、是非得失,秉笔直书精辟论述,发人深省。

11、我这里秉笔直书的只是他的字。

12、积累的过程,它确凿地证明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部不间断的、连续发展的历史,它的作者队伍已很难统计,但其秉笔直书的优良传统构成了中国史学的主流,虽有曲笔,瑕不掩瑜,是记述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基本史实最系统的百科全.

13、所以他就以对民族高度负责的精神,秉笔直书,痛陈利弊。

14、《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奋之所为作也”等古人不屈服于命运,奋发有为的事迹自勉自励,秉笔直书,殚精竭虑,倾毕生心血于史学事业,实现其“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的生死观。

15、直人,直脾气,一生耿直,一代文豪秉笔直书,书写人间忠奸善恶。

16、直人,直脾气,一生耿直,一代文豪秉笔直书,书写人间忠奸善恶。

17、晚年撰写数十万字的回忆录,秉笔直书,心胸坦荡,疾恶如仇。

18、导坦荡的心胸,敏锐的头脑和大无畏的正义感,使人感受到了作者在追索历史真实面貌时,对于历史的高度负责、秉笔直书的胆识。

19、好像未来的每个日子,白天必得波光诡谲风云迭起,夜晚灯下一一秉笔直书,才能无愧地将如此雅致的空白填满。

20、共同目标下,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严肃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好文艺评论工作,出以公心,与人为善,秉笔直书,真诚帮助,以理服人。

21、有论者以为,当六十三岁的陈寅恪说出这句话时,他在那一刻正是表现了中国传统史学家某种秉笔直书的“壮烈情怀”!

成语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