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不改其乐的造句

不改其乐:不改其乐出自(孔子)称赞颜回吃喝不够,‘~’。(朱自清《论吃饭》),查询到不改其乐的造句37条
  • 1、是颜回,孔子本人是"饭疏事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颜回是"一箪食,一瓢饮,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2、人不堪其忧,我不改其乐。

  • 3、人不堪其忧,我不改其乐。

  • 4、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5、这一章意思是说,尽管如此贫穷,孔子仍然不改其乐(见《程氏经说》卷六)。

  • 6、再看程颐的另一段语录:“鲜于诜(无此字:ocr)问伊川曰:‘颜子何以能不改其乐?’正叔曰:‘颜子所乐者何事?’诜对曰:‘乐道而已。

  • 7、人一种艰苦奋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乡土意识忧患意识,安贫乐道随遇而安,人不堪其忧,我也不改其乐的意识。

  • 8、记得古人说过: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

  • 9、至圣先师劝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要“不改其乐”,皇上又以名利诱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 10、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11、不觉便想起颜回,孔子夸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12、以不难理解这样一种现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在别人看来当然是“不堪其忧”,而只有颜回才“不改其乐”!

  • 13、孔子赞颜回时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14、“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终非一般人所能有。

  • 15、她真的有“疏水曲肱、居陋巷不改其乐”的风格;

  • 16、历尽千难,徒步历险,他不改其乐。

  • 17、“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

  • 18、孔夫子夸赞颜回,说他“箪食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19、最高兴的是你的民族性格和特征保持得那么完整,居然还不忘记:“一簟食(读如“嗣”)一瓢饮,回也不改其乐。

  • 20、最高境界”,“这个仁学的最高境界恰恰不是别的,而是自由的境界,审美的境界,也即是孔子自论和夸赞颜回‘不改其乐’的人生境界”(《美学》4·6)。

  • 21、当然,这样说并不排除有身在陋巷,箪食瓢饮而不改其乐的颜回这样的君子,但要以这类道德的个别代社会的普遍就未免迁阔了。

  • 22、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23、客厅、睡房、厨房,也全都是书房,处处都堆了书,他人在书中,一个人度过了一个个春秋,“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24、我从中分明看到了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他既不仰望上帝恩赏的糖果,也不讴歌母亲错打的巴掌,既不在陋巷箪瓢中不改其乐,也不在青衫红粉中恨恨而死。

  • 25、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26、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不复独多虑”(陶渊明)的旷达和超脱,又有儒家的“一箪食、一瓢饮”也“不改其乐”(孔子)的执着和坚定。

  • 27、又使人想起《论语》的话,“人不堪其忧,而回也不改其乐”。

  • 28、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29、所以要提倡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30、”孔子赞颜回处陋巷而“不改其乐”,夸曾点“浴乎沂,风乎舞雩”的志趣,并说“吾与点也”,更见出孔子并不纯以退隐为手段,退隐亦不失为归宿.

  • 31、读书人旁白:在陋巷人不堪,回也不改其乐,这正是圣贤所为——有何不可?

  • 32、圣贤千言万语叫那读书人乐道安贫,所以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泌之洋洋,可以乐饥”,“并日而食,易衣而出,其仕进必不可苟”。

  • 33、孔子称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34、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35、也成为民间艺品店里的摆饰,不知情的孩子怕是难以想像它是《论语》里:"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36、是这么饿,人家也没含糊过,还是那样,要怎么圣人后来夸颜回哪:“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 37、一箪食,一瓢饮,有不改其乐的人;

成语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