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不即不离的意思

不即不离不即不离出自刘本人打着保境安民的旗号,隐隐地以湖北的政治中心自命,对于南北两方都采取着~的态度。(郭沫若《革命春秋·北伐途次》),不即不离的意思是即:接近,靠近;离:疏远,离开。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
读音:
bù jí bù lí
解释:
即:接近,靠近;离:疏远,离开。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
出处:
刘本人打着保境安民的旗号,隐隐地以湖北的政治中心自命,对于南北两方都采取着~的态度。(郭沫若《革命春秋·北伐途次》)
典故:
《圆觉经》卷上:“不即不离,无缚无脱”

不即不离的成语接龙

不即不离的造句 共61条造句记录

1、两种含义,一是指红薯价钱便宜,二是含有骂俏的意思,用“贱”来表示既不能过多地亲近它,可又离不开它的“不即不离”的含义。

2、出“一心三观”和“三谛圆融”的理论,认为世界一切空幻无实(空谛),存在者皆为假有或名相(假谛),二者不即不离或相即相离,是万有的本质(中谛)。

3、这就明示我们这不实不虚、不即不离、非空非有、非有非空的妙用真心了。

4、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会晓得见性不能离开相,但又不要执着于相,这就叫做"不即不离"。

5、而且,在一切用上,不即不离,无喜无争,不取不舍。

6、教下把色相和法身的关系谓之"不即不离"。

7、五行不仅是物质和运动,不即不离,亦即亦离,是五种物、五种性、五种能力,故称五德。

8、(二)要对自然景物细致观察,概括提炼,突出特征,做到不即不离,穷物之情,尽物之态。

9、他很明智她给自己这位第七号副总理设计了套史无前例的职责,一套与中央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不即不离的职责。

10、在这种不即不离状态中,日子一晃就是四年。

11、一种是无恩无怨,不即不离。

12、”我当时很高兴,以为冰心先生夸我呢,事后细想,她不是赞赏,必定是看出了我当时那种不即不离近而不亲的犹疑状态,“聪明”者,滑头的美称也。

13、因而在整个长征过程中,她始终冷静地和张闻天保持着一定距离,或者说是一种不即不离、若即若离的“模糊”状态。

14、贵不即不离……。

15、同当时当地社会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这是因为这门意识形态自有其本身固有的相对独立性,同时还有其不即不离的历史继承性。

16、这一连串的梦与重梦构成了王氏在这个事件中的微妙的心态,不即不离是他的地位与处境使然,而在事件失败后,也不曾掩饰他的失望。

17、屿两个小岛,白天黑夜都处于刀枪相见的态势之中,战士的眼睛和神经时时都注视着敌情,枕戈待旦,不战不和、不即不离的状态一晃就是多年,变成一场比意志、比胆识、比胸怀的心理战、精神战,心灵的冲突胜过枪炮齐鸣的拚杀,却又.

18、诗必有所创,创为艺术,“诗与实际的人生世相之关系,妙处惟在不即不离。

19、因此,在中国人那里,超越世界与现实世界是“不即不离”的,超越世界一直不曾被外在化、形式化;

20、行会酬神戏台的对联有些写得不即不离,句句说的是本行,而又别有寄托,如酒业戏台联:“正值柳梢青,乍三叠歌来,劝君更进一杯酒;

21、朱克门这一人物首次出现在小说《我作为一个男人的生活》,其后不即不离,真真假假出现在三部曲中:一九七九年的《鬼作家》,一九八一年的《解放了的朱克门》,和最近出版的《对立的.

成语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