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不生不灭的造句

不生不灭:不生不灭出自舍利子,是诸佛空相,~,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九回),查询到不生不灭的造句113条
  • 1、”(《语类》卷百二十六)又说:“儒者以理为[不生不灭],释氏以神、识为不生不灭。

  • 2、"分析起来,乃是说,一切众生本具如来藏性,它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来不去、无相灵敏之万能体;

  • 3、这奇伟而又平淡的景象,非吾人不生不灭、亘古长存之真如自体,又是何物!

  • 4、"所谓明心见性者,即见此不动不摇、不来不去、不生不灭而又能随缘现相,生起种种妙用之真空妙有之实性。

  • 5、而佛性却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亘万古而长存,历沧桑而不变。

  • 6、法身真如妙体乃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动不摇,不变不易,亘古常青之妙体,如何随大千世间坏时而毁灭?

  • 7、事物之所以不变迁,不消灭,究其实际,就在显现、建立这些事物的根本--法身--是法尔不生不灭,亘古常存的。

  • 8、"这一答大有雷霆万钧之重,因尽人皆知法身是不生不灭、不变不易的,怎么说法身也坏呢?

  • 9、因一切众生本具这不生不灭、清净无染的佛性,既非从外求来,亦非因修而得。

  • 10、涅槃就是不生不灭,寂灭为乐,不再生死轮回了。

  • 11、尽管生死变灭,自性不生不灭,亘古长存,山河大地与森罗万象都是我们自性所显现,离心无物。

  • 12、故修道人要亲证不生不灭的真如实性,不可用什么手段去除妄心,而只能用一个"息"字功夫,将这对境攀缘的妄心停息下来,就如波浪息处.

  • 13、这个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不减的真如妙性,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的平等真实之相。

  • 14、这些生灭的东西都消尽、外加空也消殒了,那不生不灭、不动不摇、不来不去、不增不减的佛性才能现前,这才是真证见本性。

  • 15、佛性不生不灭,不动不摇,不流动。

  • 16、"为什么这样回答,因为大千世界由法性显现,法性不生不灭,不会坏,所以大千世界也不会坏。

  • 17、我们本体就是不生不灭的,没有什么可了的。

  • 18、而我们的佛性呢,是本来天真,不生不灭,不是什么时候生出来的,所以说无始以来,本来就是如此。

  • 19、我们的本性本来就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动不摇的,根本没有生死。

  • 20、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 21、它是无形无相、无实无虚、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人人具有的天真本性。

  • 22、㈢佛示涅槃相,意表真心不生不灭,不动不摇,离于言说,方证实相。

  • 23、它是不生不灭的。

  • 24、前面说了,自性是不生不灭的。

  • 25、真心本来是不生不灭的,但并不是死在那里不动。

  • 26、我们就要按照佛经所指导的真理去修行,把我们的迷痴、妄想、无明都去掉,恢复本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真心。

  • 27、真如和识神相差太远了,真如是佛性,是不生不灭的;

  • 28、我们大家,乃至一切众生,无量劫来本来具有,而且个个平等,同样俱足,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亘古亘今永恒不变,这就是无形无相的性,也叫做自性、法性、佛性。

  • 29、我们要真正证得这个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来不去、不增不减的佛性,就要一切放下,无所得、无所证,才与妙体相应。

  • 30、修道人须知性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来不去的,是永恒的。

  • 31、尘有生灭而性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

  • 32、能听声音的闻性是不生不灭的,它是亘古常存的。

  • 33、唯有它是真实不虚的,是永恒不变的,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来不去的。

  • 34、"观自在菩萨"五个字连起来,是说观世音菩萨修耳根圆通法门,返闻闻自性,证到自己不生不灭的闻性,了知一切法皆不出本心,证成了涅槃妙果。

  • 35、纵或为国捐躯,杀身成仁,亦无所谓,因真性是不生不灭的。

  • 36、行贿受贿,坑蒙拐骗,乃至谋财害命,杀人放火,贪赃枉法,种种颠倒不法的罪恶行为,都一一施展出来,使原本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来不去、不增不减的佛性陷入重重的业障包围之中,从而因造业受报,冤冤枉枉地去受生死轮回之苦.

  • 37、意思是说,我们这个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佛性是一丝不挂、一尘不染的,就像镜子上面没有灰尘,水没有遇到风吹(无波浪)的时候.

  • 38、假如不是这个遍行五法作祟,我们本来是一点不动的,本是灵明圆融,本是智光圆满,本是不生不灭的。

  • 39、因为它是湛然不动、不生不灭的。

  • 40、"菩提作么长",菩提是妙明真心,不增不减、不生不灭,即使修成果地佛,也没增加一分,怎么会有所增长呢?

  • 41、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 42、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 43、佛在讲《方等经》的时候说:"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

  • 44、"我们明白了不生不灭的道理,就可以举一反三,将其它的相对概念,统统破除了。

  • 45、只有学佛修证才知道,来、去是虚幻的妄想,一切众生的本体--真如佛性,是不来不去、不生不灭的。

  • 46、刚才,我们由对不生不灭的解释,而旁及到不常不断、不异不一、不来不去的妙理。

  • 47、总之,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中道之理。

  • 48、尽管色身这个假相没有了,但自性却一直存在着,所以是不生不灭

  • 49、所以《心经》曰:"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 50、既然性是[不生不灭]的,那么,一切境物也就不生不灭了。

  • 51、这句经文是由前句"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承贯而下的,而前句又是"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延续下来的着重语,再往前伸展,这句经文乃是承上文"照见五蕴皆空"而来的。

  • 52、这样,一个本来大好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佛性,却因这些妄业的拖累,而冤冤枉枉地被缠缚拖牵到六道轮回中受苦去了。

  • 53、因为佛性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的,一有来去,就落假相,而不是真相了。

  • 54、有去有来都是生灭之相,绝对真心是无来无去的,是不生不灭的。

  • 55、"众生若能听到无情说法,荐取这不生不灭的闻性,那就超凡入圣了,所以说"即非众生"。

  • 56、这岂不就是见性和闻性不生不灭的证据么?

  • 57、此类众生看清了苦的根源都是自己招感而来的,他羡慕超出三界,获不生不灭之寂灭乐果,所以他就独善其身,"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证得阿罗汉果,断除一切烦恼业力,从而解脱了六道轮.

  • 58、道是可修性,断除一切烦恼集因,则无生死苦果了,即可证得不生不灭的涅槃了。

  • 59、一切自性当体本空,不生不灭,何有涅槃可得?

  • 60、即所谓"自觉觉他",共同登上不生不灭的涅槃彼岸,故为"觉有情"。

  • 61、涅槃、圆寂具不生不灭、圆满清净之意。

  • 62、这就是本觉理与始觉智合为一觉,如如理如如智,理智不二,就证到不生不灭,无挂无碍的涅槃境界,这就叫做成佛,也就是跳出生死痛苦的此岸,到达涅槃解脱的彼岸。

  • 63、尊者大开大悟,在二番破第六意识妄想心之后,就继续来个十番显见,显出我们众生眼根之中,能见的见性,它是不生不灭、不动不摇,就是真如妙心。

  • 64、在楞严法会里,波斯匿王听到佛说:"人的生灭身中,有一个不生不灭的见性,也就是眼根能见色的见性。

  • 65、通过佛与大王的一问一答,充分说明了众生的色身肉体有生有老,而见性是[不生不灭],这就是我们人的真心实性,我们认识到自己的生灭身中,有个不生不灭的真性,就能称性修行,一定成佛,这就是自觉的道理。

  • 66、后,又积极地劝勉他们,既知之后,就要精进修行,三十七助道品法门,断见惑与思惑烦恼,跳出生死轮回,得证不生不灭的涅槃。

  • 67、他们在因地之中修行三十七助道品,断除了见思烦恼之惑,灭除了分段生死之苦,所以证入不生不灭的有余依和无余依涅槃乐果,这叫做灭谛。

  • 68、独觉的人就是观察一生一灭之中,觉悟到不生不灭的道理。

  • 69、实教菩萨能够离相妙修,不着于相,所以从生死此岸,渡过烦恼的中流,得证不生不灭涅槃的彼岸。

  • 70、"任纵外境千变万化,内心犹如虚空一样,湛寂常恒,不生不灭,不动不摇。

  • 71、我的观点,发心修道,断苦恼因,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到了功行圆满,就能够了脱生死轮回,证得不生不灭寂静安乐的偏真涅槃境界。

  • 72、界上所有的一切事物,都是无常、无我的,就可以用功修行,把生灭的妄想执着灭掉,即是生灭灭已,当下就证得不生不灭的寂灭涅槃的安乐境界。

  • 73、涅槃即是佛教修行的人所证到的道果,共有四种不同,第一自性清静涅槃,人人具足,个个不无的清净本然,不生不灭的自性,在佛、菩萨、辟支佛、罗汉的四种圣人方面,也不会增加一点,在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的六道中,也不会减少一点。

  • 74、它的本体,真实不虚,没有种种千差万别,虚妄生灭的幻想,就是不生不灭,不动不摇的平等一相,就是真谛的道理。

  • 75、生的诸法,缘起性空,这叫做色即是空,不是色灭之后,才归于空,而是当体即空,其相虽妄有生灭,其性本真,不生不灭,唯是实相真心。

  • 76、佛说完《涅槃经》后,就入大涅槃,证得不生不灭常寂光净土。

  • 77、最后阐明佛弟子的任务,敢于向无常挑战,勤修八正道,粉碎无常的世间,证得不生不灭的永恒生命。

  • 78、如者如如不动,指不生不灭的心体,湛然寂照,亘古今而不变。

  • 79、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 80、生灭灭已,不生不灭的真心,自然显现,放大光明。

  • 81、众生心体,从本以来不生不灭。

  • 82、本性不生不灭,离分别故。

  • 83、不生不灭,故云"中",或云"空"。

  • 84、也就是说不生不灭的妙真如心。

  • 85、经》,念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豁然大悟说:"真想不到自性是本来清净无染,真想不到自性本来就是不生不灭的,真想不到真如自性是人人本具的,真想不到自性本来不动不摇,真想不到自性能够生出一切万法。

  • 86、既是不生不灭,无修无证,那里还有什么烦恼可断,尘埃可惹!

  • 87、专心诚意念扫帚,发奋图强,照样念来念去,念了三年,把心中所有见惑思惑的尘劳烦恼,扫得干干净净,证到不生不灭的偏空涅槃,居然成了阿罗汉果。

  • 88、而要入于不生不灭之境,实现人生的这一最高价值,就须从心性入手,做到不起妄心,复归真性,这与传统道教重视炼形也不同。

  • 89、也发生了演变,不再是早期道教所注重的炼形,而是重视炼神,其生命观不再执著于肉体的永恒,而接近于佛教的不生不灭,从六道轮回中解脱。

  • 90、然必以妙无真阳之气,以具无质之质,以全真中之真,成此圣胎法身,蜕然神化,超出于二气五行之外,不生不灭之表者,实由夫即身之妙也。

  • 91、"AE这个不生不灭的道,并不在人心之外,而在人心之中,即人心中所具的"道性"。

  • 92、说:假设早已出现,如原始人就“假说”有各类“神”存在,以保佑他们生活平安,他们还“假说”灵魂存在,并不生不灭。

  • 93、一切有形的实物都是如此,作为组成这些实物的根本——元气,当然也是不生不灭的。

  • 94、从万物的不生不灭看其不变之“空”;

  • 95、融合真俗二谛是“中道”,而能从实生实灭、[不生不灭]、假设的生灭、假设的不生不灭四种形态来观世间万物,则可达到“二谛合明中道”一—那是佛家般若的最高境界。

  • 96、而那青埂峰下顽石所处的大荒山世界又何尝不是让看官们通过“不生不灭”领悟“真谛”——万物最终归结于“空”吗?

  • 97、一方面以八识种现为能变、生灭,另一方面以真如本体为不生不灭。

  • 98、前者因佛子并不看重诗文,能“度尽法界众生,与真如法性同其不生不灭”最佳,次则“发明真理,建立休业”,实在不行才“以高厚凄婉之情,为名山寿世之文”,但那已是第三种境界(.

  • 99、生灭门”,欧阳竟无觉得这里潜藏了一个错误,因为这样一来,“有漏”和“无漏”就搅在了一块儿,纯净无垢、不生不灭的“真如”就和受熏而动、生生灭灭的“无明”搭上了界,既无法肯认“真如”的绝对意义,也无从圆满地解释其中.

  • 100、当武石从了凡和尚之死感悟到进入“涅”,达到不生不灭的境界是何等的不易时,作者借“神秘的黑衣人”之口说出了苏东坡的一段富有哲理的话:“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

  • 101、我住在不生不灭的混沌世界,

  • 102、佛家又说,不生不灭,非有相非无相、诸法的本来为真理,是用来对照充满生灭的、分别的、混乱与执著的红尘世界,假如这种说法是真.

  • 103、鸠摩智双手合十,说道:“佛曰: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 104、这个理论过去说起来呀,那是大逆不道,我们说我们有种看法认为物质是不生不灭等等,那你物质无中生有,那不是大逆不道是什么?

  • 105、自月亮而上的一切东西,便都是不生不灭的了。

  • 106、“不生不灭的只有西方的净土。

  • 107、又说:“不生不灭,不增不减。

  • 108、佛氏说:佛性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无边际,无终始;

  • 109、又说:“不生不灭,不增不减。

  • 110、老子言道,屡以水为喻,佛氏说法,亦常以水为喻,我们不妨以空气为喻,所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无古今、无边际、无内外,种种现象,空气是具备了的。

  • 111、宇宙之力,是圆陀陀的,周遍世界,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吾人生存其中,随时都可看见,有人看见一端,即可发明一条定理。

  • 112、但是他看到我们修行之后,说这是徒然在生死海里漂浮的方法,他所要求的乃是不生不灭的方法,是真正解脱的大道。

  • 113、这个本是不生不灭,不过为了便于宣说才假为立名,这个假名,不是在内,不是在外,也不是在内外之间,本来就是不可得。

成语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