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长生久视的造句

长生久视:长生久视出自岂比尔道者之言,拘拘乎养此幻躯,惟求~,作漏世之精也耶!(明·赵弼《两教辨》),查询到长生久视的造句31条
  • 1、其实老子对于我们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起码我随便举个例子--长生久视,他提倡的就是人一定要活得足够长,你才能看见你的敌人死去。

  • 2、之道,他然后就认为人之道偏离了天之道,那么他讲天之道是为了说明人之道应该怎样才不偏离天之道,从而使人长生久视,就是使人这个物种或者是每一个人不要早早地死灭。

  • 3、《黄帝内经》上说:“智者之养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 4、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元史·释老传》)。

  • 5、"⒀这种以道为万古常存、得道以后便可以长生久视、成为神仙的思想,为后来的道教所汲取。

  • 6、复能为世人除邪治病,其亦犹是,……彼言飞升化炼之术,长生久视之事,则曰吾不得而知。

  • 7、邱处机对其所问为治之方及长生久视之道,皆作了仔细的回答。

  • 8、孙恩五斗米道徒信奉长生久视之道,信仰天、地、水三官,尤其相信水仙。

  • 9、炼形则要"饮食有节,起居有度",避免过度辛劳和放纵淫乐,辅以导引、行气之术,方能延年益寿,长生久视。

  • 10、蜀主孟昶屡召,问以长生久视之道,晓曰:"以仁义治国,名如尧舜,万古不死,长生之道也。

  • 11、④他又在《南华真经章句音义·序》中指出,读《老》《庄》经书,"斯乃道家之业务,在长生久视、毁誉两忘,而自信于道"。

  • 12、问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

  • 13、"仙学"的现实意义是"益寿延年",而其最高境界则是追求"长生久视"。

  • 14、如长期保守精神与形体的结合,使神不离身,就可达到长生久视。

  • 15、"深藏其气,固守其精,使无漏泄","深根固蒂者,乃长生久视之道"(同上);

  • 16、他解释"是谓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说,积德之君,其治人事天,厚国养民,植根于无为,固蒂于清静,社稷延远,故谓之长生;

  • 17、它认为,只有服食金丹、内养精气和配以服食,才能达到"变形而仙"、长生久视的目的;

  • 18、可怜错把身心用,不学长生久视仙。

  • 19、一人能千变万化,恣意所为……一人能防灾度厄,辟却众害,长生久视;

  • 20、以为修习此术,可以延年益寿,乃至长生久视。

  • 21、念而不休,精神自来,莫不相应,百病自除,此即长生久视之符也。

  • 22、"AH"人能以气为根,以精为蒂,……深藏其气,固守其精,使无漏泄,""深根固蒂者,乃长生久视之道。

  • 23、AF称此属养命之法,可得长生久视之果。

  • 24、但道家某些修养法如庄子的"心斋"、"坐忘",老子的"涤除玄览"以及长生久视等神秘语句又被道教沿袭下来。

  • 25、"道"解释成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本原,先天地生的神灵,天下万物的造物主,同时,又将道家的"深根固柢,长生久视"②之道衍化为人的长生不死,认为道可以因修而得,与天地永存。

  • 26、"LB即万劫不坏,长生久视

  • 27、玉蟾居罗浮,曰:白玉蟾于"开禧丙寅(1206)冬,又师事翠虚于罗浮,学其太乙刀圭之妙,九鼎金丹之书,长生久视之道"。

  • 28、得长生久视之道。

  • 29、乌龟的生存方式可能更符合他理想的形象,乌龟对保养论者的启示在于,一个人要学习长生久视之道,首先应珍惜自身固有的、先天的东西,在机体的内部维持一种自足的平衡状态。

  • 30、清朝的乾隆皇帝梦想“长生久视”,也在北京北海公园的琼岛上建造了一座承露台,用铜铸了一个如同真人大小的太监,手捧铜盆,祈求上天赐露。

  • 31、”他以为要想向外发展,必先向内收敛,因此他主张俭,主张啬,俭的结果是广,啬的结果是[长生久视],俭与啬者收敛也,广与长生久视者发展也。

成语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