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轻于鸿毛的意思

轻于鸿毛轻于鸿毛出自梅伯死~,有何惜哉?(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回),轻于鸿毛的意思是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毫无价值。
读音:
qīng yú hóng máo
解释:
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毫无价值。
出处:
梅伯死~,有何惜哉?(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回)
典故: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
轻于鸿毛的造句 共27条造句记录

1、几十年来批判和继承一直存在,毛主席在延安提出“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的问题,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都是创造性的继承。

2、轻于鸿毛。

3、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4、统文化所阐明的人生价值观(为国为民,道义为先)、伦理道德观(如仁、义、礼、智、信)、生死观(如“生有轻于鸿毛,死有重于泰山”等)、生活观(勤俭治家等),以及关于人与自然、人际关系、审美观点等等,其中都有值得继承.

5、不求重于泰山,不能轻于鸿毛;

6、一年来,小丁和她支教的同学都有一个同样的感受:学问再高,如果只是为了自己便轻于鸿毛,事情再小,如果能帮学生一把便有意义。

7、人生选择的结局,往往就是这样严酷,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8、冒风险不值得,一旦跌下去,粉身碎骨,轻于鸿毛。

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0、此外,如“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有眼不识泰山”等成语,均源于古人关于泰山的诗文之中。

11、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2、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3、先生也许是想起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所申论的“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的那番道理,于是下定决心,宁为伏生而不为辕固生了。

14、死有轻于鸿毛,也有重如泰山的,这道理钟大师又何尝不懂。

15、在司马迁的时代,还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可是为什么到了宋元以后,死就变成义无反顾的,好像唯有死能成为戏剧的终结,生的目的竟然是为了完成这样.

16、姚东照大声说道:“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

17、有的人死了,轻于鸿毛。

18、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9、按毛主席的说法,他们的死是轻于鸿毛,而不是重于泰山的,怎么够资格埋在那棵树下呢?

20、不会的,我的命也不是轻于鸿毛,我不会拿它当儿

21、倘若慕容先生甘心就死,萧氏父子事后却不依先生之言而行,先生这……这不是死得轻于鸿毛了么?

成语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