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三从四德的造句

三从四德:三从四德出自从来不出闺门里,羞答答怎便将男儿细窥,则我这~幼闲习,既嫁鸡须逐他鸡。(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三折),查询到三从四德的造句56条
  • 1、在中国的家庭里有家法,在夫妇间得相敬,女子有着三从四德的标准,亲子间讲究负责和服从。

  • 2、封建道德还继承和发展了奴隶社会歧视妇女的道德意识,“三从四德”的步步进逼使妇女处于封建礼教的最下层。

  • 3、品时代感不强,当时电影界的主管领导夏衍对这部影片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说:“封建遗毒在农村还很严重,‘三从四德’、‘嫁夫随夫’、‘我随你’这种现象可以写,但应该批评而不该‘欣赏’,过分同情和美化这位女主人公,可能.

  • 4、张琼华受的是“三从四德”的古训,“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一夜花烛之后,便成了一个活寡,一个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

  • 5、农村的妇女太苦了,地里的活,家里的活,洗衣做饭,侍俸公婆,抚育孩子,伺候丈夫,再“加上传统的三从四德、三纲五常道德的束缚。

  • 6、“三从四德”仍在一些人的头脑中作祟,以致对老年妇女再婚支持者居少,鄙视者甚多。

  • 7、、“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等形而上学、唯心论、先验论哲学,“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伦理及“三从四德”之类,重人治轻法治及“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等特权思想,特别是长期形成的“朕即国家”的专制主义传统.

  • 8、从汉代班昭写《女诫》提出三从四德,到宋代程朱理学的“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明清两代更在法律上规定褒扬贞操。

  • 9、在过去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妇女角色的定位就是“贤妻良母”,角色规范就是“三从四德”,完全沦为男人的附属物,其地位之低可想而知。

  • 10、中国沿袭了几千年的封建文化的核心“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将妇女禁锢在社会最底层。

  • 11、封建统治阶级由进步走向没落、走向反动,为维护其政治统治的封建礼教就完全走向反面,什么“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等,成为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精神桎梏。

  • 12、”制服的办法,莫过于给她们打麻醉剂,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三纲五常”和“三从四德”。

  • 13、她原本就认为新女性不能老待在家里,再加上她那从小就无拘无束的个性,怎能符合“三从四德”的要求?

  • 14、李云鹤不甘心让家务事和什么“三从四德”之类把自己毁了。

  • 15、张琼华受的是“三从四德”的古训,又年长郭开贞两岁,一夜花烛之后,这时已经在主动地执行她作为人妻的妇道了。

  • 16、熟悉鲁迅先生生平事迹的人们都知道,鲁迅在青年时代曾经由母亲包办有过一次不幸的旧式婚姻:一个恪守三从四德,与鲁迅素昧平生的女子朱安听凭命运的安排,成为周家的大儿媳妇,鲁迅名义上的妻子。

  • 17、刘淑德是小乡绅家的长女,但没有读书的机会,耳濡目染所接受的只能是那些“三从四德”的封建伦理纲常和所谓“安分守己,顺时应天”的宿命论思想。

  • 18、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刘卓红说:“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妇女从‘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封建思想中解放出来,大批妇女走向社会,从事各式各样的职业。

  • 19、己复礼”强调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核心在于“恭谦礼让”,具有很强的农本色彩,其中蕴藏着“愚忠”思想、“三从四德”的伦理道德纲常。

  • 20、这似乎倒不是产生于我们历史悠久的封建传统,因为封建礼教从它对妇女的三从四德、成为男性附属品的需要出发,倒是要求妇女德容工貌,从人格到性格都弱化。

  • 21、一种极其僵死,极其自私,置人、尤其是妇女于死地而不恤的东西,七岁不同席,十二岁不同间,男女授受不亲,三从四德,幸而只是富贵人家、奴隶主家的人才要这样,仆役或奴隶之间、主奴之间不必遵守,否则男的手里的东西就无法交.

  • 22、父母对子女的打人哲学、棍棒教育,子女对父母愚昧而残酷的孝道,加在妇女身上的三从四德的枷锁,他们的没有任何地位和生存权利,贤妻良母论,认为妇女因为有“性的武器”,可以逼男子“就范”,争得.

  • 23、在混杂着儒家三从四德和迷信、占卜内容的宗教背景下,龙居正作为善的化身领导着天外天五户居民的精神生活。

  • 24、导致道德(三纲五常、三达德、八纲目、三从四德等)越昌达,自我萎缩越甚、越流于不道德(如泛文化的虚伪和对人性的摧毁)。

  • 25、然一批“三从四德”、“可怜无告的弱女子”,却难以超越时代,如“髦得合时”的新女性,合则交欢,不合则“拜拜”,唯“一生遂.

  • 26、在一些文学作品和电视片、影片中,宣扬三从四德、忍辱负重或忠孝节义,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 27、“三从四德”肯定属于褒阳刚贬阴柔的一类。

  • 28、寡妇们年复一年在肉体和精神的痛苦中徜徉、挣扎,言谈举止,已从昔日妇女的三从四德的桎梏中蜕变了,变得放肆、变得粗野。

  • 29、这姑娘虽是深受父母疼爱的小家碧玉,但自小在父母的教育上,也懂得“三从四德”,恪守妇道,盼望能嫁得一个如意郎君,成为一名贤妻良母。

  • 30、如:一干二净、二满三平、三从四德、四分五裂、五颜六色……等等。

  • 31、懂不懂三从四德?

  • 32、像我这样三从四德,贤良温顺,知书达理,花容月貌,有德有才,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我哪里需要改?

  • 33、他整天满口的“三从四德”、“二十四孝”、“三善道三恶道”的不离嘴。

  • 34、丁氏在娘家时只懂得描龙绣凤,读一读《女四书》和《列女传》,听长辈讲一些三纲五常和三从四德的大道理,闷的时候吹吹萧,弹弹三弦,连厨房里杀鸡子也不敢看,连茶豆架下落掉一个毛毛虫也不敢踩死。

  • 35、从此以后,坐稳冷板凳,三从四德就行。

  • 36、她没有读过什么《女儿经》,也不承认“三从四德”之类的“妇道”。

  • 37、“我姐姐这个人呐,虽然说不上‘三从四德’,也是一贯的委屈求全。

  • 38、全的“大局”仅仅是一个家庭,是父亲的心愿和面子,是丈夫的事业和感情,说不上有什么伟大,甚至还带点儿“三从四德”的色彩,但是,封建道德也是一种道德呀,当个“孝顺”女儿,“贤妻良母”,至少不会受到社会谴责吧?

  • 39、还要三从四德、温柔体贴。

  • 40、我这宝贝女儿就只向著丈夫,嘿嘿,『出嫁从夫』,三从四德,好了不起9说著哈哈大笑,振衣出门,□忽之间,笑声已在数十丈外,当真是去若神龙,矫夭莫知其纵。

  • 41、用来教育皇宫中的女子的书籍《列女传》,后来又有了《女四书》,然而这些书籍教育的目地只是为了让妇女了解三从四德的道德规范,教育是在男尊女卑的社会基础上进行的,是为男女尊卑有别的社会培养家庭生活中的贤妻良母和奴婢而.

  • 42、那么儒家文化传统里面强调“三从四德”,所以它对女性会形成一种压抑。

  • 43、的传统习俗中,一向有女性终生在娘家享有较高位置的习俗,据说,这种习俗的形成,既和早期满族妇女未受过“三从四德”观念灌输有关,同时,也因为旗人女儿在出阁前均保留有被选为“秀女”的机会,所以从小都受到另眼看待。

  • 44、婴宁天真烂漫,是真性情的化身,在三从四德肆威的社会,能允许婴宁这类人存在吗?

  • 45、统的伦理道德,那根本就不准离婚的,两个人一旦结合就是一辈子的事,离婚是不对的,如果按照那种道德的话,三从四德之类的婚姻会很稳固。

  • 46、丙:妻也不错呀:“我妻好,我妻好,三从四德都知晓。

  • 47、作为一个从小便被教育″三从四德″的大家闺秀,当我面临着改变命运的一次机会,难道我不能对自己的未来有些许的憧憬、期盼?

  • 48、爱情不是你妥协牺牲就可以,别太遵守三从四德,合固然好,真的个性不合也别太强求。

  • 49、爱情不是你妥协牺牲就可以,别太遵守三从四德,合固然好,真的个性不合也别太强求。

  • 50、已是“家花野花一个都不少”,还常常警告老婆一定要恪守妇道,注意三从四德,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 51、新文化派反儒教,无非是反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守节事大饿死事小、缠足、纳妾,还有某些封建的繁文缛节,这些全是从汉儒到宋儒搞的新产品,与孔孟无任何瓜.

  • 52、封建时代女性以柔顺为美德,礼教为妇女设计的基本道德原则是“三从四德”,其中又特别强调“三从”──“在家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她们应当始终作为男子的附庸,不能有自己.

  • 53、这从“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以及男子休妻的“七出”之条中,可以看得很清楚。

  • 54、校长叫了她去劝道:“我本想用省里的费,选送你出洋的,但你父亲是礼教的忠实信徒,你还是遵从父亲,谨守三从四德吧!

  • 55、按照着秦老者的心意,妙斋应当娶个知晓三从四德的老婆,而后一扑纳心地在家里看守着财产。

  • 56、她就知道百依百顺,三从四德。

成语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