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书不尽言的造句

书不尽言:书不尽言出自~,死待来命。(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查询到书不尽言的造句12条
  • 1、遥望南天,不禁神驰,书不尽言,诸希珍重,仕候复音。

  • 2、汉字以形符和记号表义索义,正与我国传统思维中“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系辞焉以尽其言”相吻合,而正是这种精于表义、疏于表音的特点,使之获得了跨越.

  • 3、在中国,最早在周易里讲“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

  • 4、《说文解字》:“词,意内而言外也”,扬雄《法言》以言为“心声”,书为“心画”,《周易·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都明显地分出等级次序,认为意(思维)、言(言语)、书(文字)三者依次存在,文字的表达能力.

  • 5、X:这让人想起我们老祖宗“道可道,非常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那种论调,颇有点玄虚的味道。

  • 6、音中心主义,可是中国哲学和诗学论及意、言、书,却明明有逻各斯中心主义那种等级关系,《易·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便可作为证据。

  • 7、但作者还是进行了大量的言说,尽管“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易·系辞》)。

  • 8、作为“第一义谛”的真意是不可言传的,因为无论是作为隐喻的象还是作为概念的言,都不可能“尽意”,此即“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也即《老子》书所云“道可道,非常道;

  • 9、因为存在着两重障碍,书不尽言,而言又不能尽意,所以,这种“说”是“胡说”(一切言说,俱是假名,方便为说也)。

  • 10、“书不尽言”。

  • 11、庄子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 12、"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实是普遍的,永久的,不可弥补的终古恨事。

成语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