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四书五经的造句

四书五经:四书五经出自君子是只读~,做八股,非常规矩的。(鲁迅《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查询到四书五经的造句172条
  • 1、为此,他从重读《四书五经》开始,进而研读《资治通鉴》和诗词、文章[45]。

  • 2、过去的教育以让小孩子背四书五经为主,并非没有道理。

  • 3、显然,《四书五经》讲的是"应然",但"实然"可能是另一码事,就好像不能说基督教《圣经》里的世界就是西方社会一样。

  • 4、儒家学者还是不能走出用文化来谈文化的圈圈,特别是以儒家文化来评价儒家文化,其结论当然不会是别的,用"[四书五经]"来看"四书五经",只能是越看越美。

  • 5、虽然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把“四书五经”等先人留下的印迹当成了自我挣扎时的发泄对象,但却忽略了封建意识在我们心里根深蒂固的影响。

  • 6、长期以来,中华文化一直处于被割裂、误读、曲解的状态,四书五经、二十四史、佛经等文化典籍都被指为“封建糟粕”,出版社不出版,学校里不教授,整整一代甚至两代人对中华传.

  • 7、人们常说要“复兴中华文化”,过去的忠臣孝子,三纲五常、四书五经都是好的文化,但是缠小脚、太监制度、三妻四妾,则未必是好的,所以我们应该有所选择,复兴对人类有益的文化.

  • 8、四书五经、诗词曲赋与拜伦、雪莱、莎士比亚、狄金森一起滋养着她的心灵,东西方文化在她的血液里水乳交融地流淌。

  • 9、可是,彻底改变李家捧读四书五经,对窗外生意场不闻不问的旧传统,已经是他那时最强烈的追求。

  • 10、蒋瑞元幼时读书,虽然十分“顽梗”,但毕竟他是6岁就开蒙读书的,到了十三四岁的时候,四书五经之类的典籍差不多都已涉猎过了,从这些古代精典著作中,蒋瑞元也学到了一点身为人子应当尽孝,身为男人应当求.

  • 11、资生堂与中国有深厚的情缘,“资生堂”这个名字,是由中国的“四书五经”中得来,133年前,从中国的历史中得来。

  • 12、统治阶级只允许读书人死啃四书五经、揣摩八股文章,如果有谁钻研自然科学,在社会上便没有出路,不仅要丧失功名利禄,甚至要遭到打击迫害。

  • 13、治阶级的重视,直到宋代以后才被抬到仅次于孔子地位,被尊奉为“亚圣”,而《孟子》一书也被列为封建经典“四书五经”之一。

  • 14、教材以“四书五经”等儒家经籍为主,旁及史书诗文。

  • 15、原注),类能强记,剽为议论,而不知读翻译四书五经。

  • 16、其题材、内容限于四书五经,不许作者自由发挥,字数也有严格规定。

  • 17、其题材、内容限于四书五经,不许作者自由发挥,字数也有严格规定。

  • 18、人民文学出版社盒装的四大名著,河北出版社出版的《唐诗一万首》、《宋词一万首》等,岳麓书社出版的《白话四书五经》等,国际文化出版公司,精装《资治通鉴》,均深受人们喜爱。

  • 19、溪口镇的这位秀才学究,每天9时多,乘轿子上山,给张将军讲四书五经。

  • 20、这个小小年纪的学生对四书五经,乃至《国策》、《国语》对答如流,一问十答,而且好学好问,常使田老师难以应付。

  • 21、那时还实行科举,谁家都希望自己儿子能饱读四书五经而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 22、从7岁开始读经到17岁于宏道高等学堂毕业,吴宓不仅熟读四书五经等中国传统经典,而且大量接触新学,系统学习了英语、数学、化学,阅读梁启超等人编撰的书刊。

  • 23、不能一讲传统文化就是四书五经。

  • 24、课本以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为主,如四书五经、《贞观政要》、《资治通鉴》、《孙子兵法》、《姜太公六韬》、《鬼谷兵略》等;

  • 25、等古典著作,经常查阅外文资料,结合工作实际编写了《市场预测》、《业务员才能》、《中层干部的素质》、《四书五经对现代管理的启示》等业务培训教材和文章。

  • 26、那位因上书太平天国而出逃香港、后又作为访问学者漫游欧洲三载的王韬,既苦钻西方文化,又协助外人译“四书五经”,向世界传播中国经典。

  • 27、因为这句话见于四书五经,在中国深入人心。

  • 28、我们小时候背诵过‘四书五经’和许多古诗,当时觉得没有用处,后来便能融会贯通,时不时冒出来。

  • 29、周冠雄认为,学问可分为两种,一是四书五经,一是策论。

  • 30、历史烟云随着杨达林那幽深的目光飘过眼前:早年随教私塾的父亲读过几年四书五经

  • 31、四书五经里真正与科学有关系的,只有《周易》经传。

  • 32、在封建社会,儒家思想被视为正统,故称儒家经典著作为“经”,如“四书五经”、“十三经”等。

  • 33、先儒后医是古代许多中医名家走过的道路,老一代中医也差不多都是从读四书五经临帖习字启蒙的。

  • 34、风雅颂要背,《四书五经》要讲解,他把丽江最著名的14位老学究、诗词学家、格律学家请来当先生。

  • 35、多,但华文书籍却不比国内的图书馆少,可以说国内图书馆有的书籍这儿都有,国内图书馆没有的书籍这儿也有,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中外名著无所不包,就算是目前国内比较轰动的畅销书籍,这儿也多有收藏。

  • 36、至于精通四书五经的权威,大概到老也不晓得什么叫“快三慢四”、“国标舞”……读书对他们来说显然不实惠不实际不实用,那么是.

  • 37、这声音与自幼至今并未中断过的诵读四书五经之类声汇成嘈杂一片。

  • 38、知县孙襄臣是天津人,举人出身,四书五经读了不少,却胆小怕事,没有主见。

  • 39、陈宝琛老师教我们读过四书五经,传统的中国文化告诉我们:“哀莫大于心死”,“宁为玉碎,毋为瓦全”。

  • 40、居民家中发现了一本罕见的用微刻字体刊印的袖珍本,据专家考证,这本传世的、刻印于清代康熙年间的线装本《四书五经文格》,是我国现存的十万余种古籍中版式最独特、阳文字体最小、版面密度最高的私刻本。

  • 41、据考证,《四书五经文格》是明清科举考试时采用的八股文集,此书收集了今已亡佚的八股文150余篇,此刻本当为海内孤本。

  • 42、伴张学良读四书五经

  • 43、那年张学良到雪窦山后,是年4月蒋经国携妻子蒋方良返回家乡溪口,在“小洋房”读四书五经。

  • 44、张学良上山后不久,蒋介石就请了一位老秀才为张学良讲解四书五经。

  • 45、更有趣的是很多青年民兵读了这本书,认为作者必定是念过“四书五经”的老夫子,见面都大吃一惊,原来作者和他们一样是两个毛头小伙子。

  • 46、这位能将四书五经倒背如流的老夫子,一场“文化大革命”给他原本懦化的思想意识里,又注进了毛主席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

  • 47、终于,在强大的新文化攻势面前,“四书五经”现出了局限性。

  • 48、王实味五岁丧母,在继母和姐姐照料下生活,他自幼就发奋读书,先随父亲习诵四书五经,因此打下较为深厚的国学根底。

  • 49、”这话的潜台词是,《水浒》不仅是小说中最好的,而且高出了四书五经。

  • 50、在我们辽西边地,识文断字的启蒙方式,不是熟读四书五经,而是由背家谱开始。

  • 51、秋瑾曾请过一位很有名望的私塾先生在家专为他教四书五经。

  • 52、启功已是82岁的老人了,他是满族人,姓爱新觉罗,始祖是清朝雍正皇帝的儿子,自小读的是四书五经,孔孟之道,受到严格的教育和道德熏陶,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尚往来”,“相敬如宾”,“温良恭.

  • 53、《四书五经》、《红楼梦》、《西游记》、《全唐诗》等缩印本类书,深得工薪阶层的喜爱。

  • 54、出版社的《评析本白话诸子集成》、改革出版社的《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国际文化出版公司的《全译本白话四书五经》等。

  • 55、”致力于推动台湾“儿童读经”运动的台中师院语教系王财贵教授说,他从1994年起向社会推广儿童读古书《四书五经》,现在台湾“读经”的人数已超过了100万。

  • 56、据台湾汉学家王财贵对诸多华商的调查显示,从小研习“四书五经”的孩子在成年后往往更加稳重成熟,更容易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 57、在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准备之后,学校里的教职员工以“四书五经”为主,选编了《论语》、《易经》、《左传》、《大学》、《诗经》等古典名籍中的部分内容,并精选了部分古文.

  • 58、侧壁挂着家塾老师孔先生的画像,让人联想起他给当时还是个10岁小女孩的赛珍珠讲授孔孟之道、四书五经的情景。

  • 59、《论语》、《四书五经》等诸子百家的著作大量出版印刷,既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又促进了当地文化经济的发展。

  • 60、观,还是走入历史的死胡同中呢?”如果与中国有关的东西“全部用政治力量无限上纲地加以切割,我们之前读的四书五经、《史记》、唐诗宋词、《西游记》、《水浒》、《古文观止》等,是否全都要当成‘世界文学’来读呢?”

  • 61、还有学生质疑说:如果与中国有关的东西“全部用政治力量无限上纲地加以切割,那我们之前读的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等等,是否全都要当成‘世界文学’来读呢?”

  • 62、腔等;内容也十分丰富,不仅有反映当地风土民情、生产劳动、生活及恋爱婚姻、传授文化知识的民歌,还有唱“四书五经”、“曾广贤文”、“三字经”的民歌及一些长篇叙事民歌;还有反映汉民族创世史的长篇民歌《黑暗传》和《盘根.

  • 63、(吴烨)近日,一家以讲授“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私塾”在江苏省徐州市悄然出现,并当即引起小学生及家长的关注。

  • 64、以前读的书不是四书五经,就是古今中外的小说。

  • 65、比较早地接受了新时代潮流的影响,在辛亥革命前夕就能阅读到《东方杂志》和《新民丛报》之类的书刊,但是读四书五经的传统习惯仍然存在。

  • 66、阿英并不是为好书而买书,在他的书箱里,很难找出“四书五经”之类的书来。

  • 67、此外,汪中对宋朝的程朱之流为四书五经所作的传注也多有批判,指出他们是“意者不托之孔子则其道不尊”,不过是借孔子以营私。

  • 68、剧中,也不论他扮演的是“穷生”、“官生”、“雉尾生”还是“鞋皮生”,因为他所扮演的角色多系念过几本“四书五经”、背得出几句“诗云”“子曰”的人物,就应该都有几分书卷气。

  • 69、“正规”的读书学习的生活经历:也许因为思想守旧,俞粟庐从小不让俞振飞进新式小学读书,先是自己教他读“四书五经”。

  • 70、幸好当时的先生颇为开通,硬灌了一些四书五经和其它文学历史基础之外,还经常带我们到郊外检验自然界和书本记载间的距离,提高了兴趣。

  • 71、进了私塾,朱华老师教我们读四书五经,不准我们看小说。

  • 72、小时候在私塾读书,常把唐诗藏在四书五经下面偷读,戒尺也镇不住我。

  • 73、岑先生幼承家训,熟读四书五经,喜爱骈散文赋,十八岁入两广大学堂深受乾嘉学风熏陶,以高邮王氏父子之学为宗师,养成务求坚实的学风,很早.

  • 74、中国许多年来习惯于把知识分子叫做儒生,大约不只是因为他们读四书五经等经典,其文化知识主要都来源于儒学,更重要的,是由于他们无不深深具有儒文化心态的诸般特征。

  • 75、这些在当时基本用不上经过长期训练而得来的专业知识,读熟了四书五经就什么官都可以做,所以赵普可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 76、护,反对欧罗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笼罩世界之时,辜氏对战争和出路作出了明确的解答:中国的圣经(四书五经)曾保存了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中国文明的正义精神定能拯救世界:“我们要有勇气,不要怯懦,才可以打倒武力”.

  • 77、他自己不仅在“四书五经”方面学到了基本的知识,而且还穿戴儒生的服饰。

  • 78、他的谦虚和判断力,他对中国习俗的尊重,他使用汉语的说、写能力,他的“四书五经”知识,他的一些道德著作,他的有关外国哲学的长文大作,以及他的数学知识,这一切都使他在中国学界和政界不.

  • 79、四书五经抵挡不住洋枪洋炮、轮船火车的威力;

  • 80、我国学者在探究中国人的心态和人格时,往往在正统文化(四书五经)中寻找立论的依据,忽视了传统文化设计的理想人格与实有人格的间距,以及理想人格与实有人格之间可能存在或互动或强化或扭曲或消融的情形。

  • 81、中国文人从小读四书五经、耳濡目染的都是圣人之言,什么中正盛美呀,任重道远呀,舍身取义呀……等等,久而久之,便不自觉地以书本上.

  • 82、并下决心不再读那些无济于世的四书五经,做那些于国于民无用的八股文章。

  • 83、俞先生生于光绪己亥(二十五年,公元一八九九年),推想幼年也是三百千,进而四书五经

  • 84、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自幼读四书五经,这些经籍是硬塞进他们脑袋中去的,他们只有无条件地接受的分,却从来没有制度性的机会作自动分析和批评的训.

  • 85、其实,过去几千年中国的儒家“正统学问”多半是在进行四书五经的注释、训诂、考据,中国早就应从训诂学和考据学中发展出自己的解释学,但遗憾的是那片古老的土地没有露出新.

  • 86、传统文化,诸如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孔孟之道、程朱之学、诗书礼乐、琴棋书画、仁义道德、忠孝节义、四维八纲、正心诚意……现在到底.

  • 87、而所谓中国文明,是指孔子之道,即四书五经中所说。

  • 88、此说的初衷并不包含后来的阐释者所赋于的那么多意义,而是主张学堂设教之法“约有五要”:“一曰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

  • 89、这些,都增强了我早就有的一个看法:把四书五经作为基本教材的中国传统教育制度在清末解体以后,中国人要了解、学习、研究中国哲学,一般来说,必须通过冯先.

  • 90、但实际上,自孔夫子以来,中国文人大都只在书斋中读四书五经了。

  • 91、换句话说第一二场是虚学,只是测验读死书(而且只限于四书五经)的能力。

  • 92、传统式读书大都局限于少量图书,如四书五经,即本本限定,并且对图书抱有敬畏之念,阅读行为诸形态还没有完全脱离与之关连的书写习惯。

  • 93、张光宇从小随江湖戏班生活,在戏曲中领受了传统文化的滋养,又熟读四书五经,历代名著,有着深厚的学养。

  • 94、他们每天固定修习四书五经与中国书法,并且一律穿着传统儒服,严格遵行古礼,实践了孔子理想中的“礼仪之邦”。

  • 95、汉学村的孩子们从五岁开始读四书五经,每天须接受长达十五小时以上的儒学教育。

  • 96、因此,明太祖和明成祖在位期间,都曾一再下令调集南方的四书五经,分发给北方的学校。

  • 97、碑是形象的启悟,四书五经是语言的启悟,他只从中撷取能够激活他的思维的吉光片羽。

  • 98、史学家陈垣直到晚年还承认,他少年时对四书五经以外的学问发生兴趣,即得力于《书目答问》的导引。

  • 99、其二,他曾刊印过圣经贤传的四书五经,有各种大小的板本,最大的比《辞海》还大,最小只有一包香烟那样,皮面烫金精装,实在令人爱赏。

  • 100、一八五八年,理雅各计划将“四书五经”译成英文,并拟各附原文,注释及长篇绪论。

  • 101、这七十年间,诞生了数不清的卓越人才,且不说洪秀全与孙中山,即使是从四书五经八股文堆中爬出来的书生,也都为前朝所望尘莫及,主要的特点是能不囿于所谓“祖宗成法”,勇于接受西方的思想.

  • 102、学童不仅要背四书五经,还要挨戒尺板子,仅仅是因为考虑到他们的承受力,才没有动用老虎凳。

  • 103、于是搬出了三坟五典,四书五经,与西人的东西比较一番,得出的结论是:《周髀》开西法之源,《素问》夺西医之先。

  • 104、他以为千古文人的心路历程是一个怪圈:他们靠四书五经步入士林,自然怀有儒家“兼济”之心,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

  • 105、他们教四书五经。

  • 106、学习的内容对读厌了四书五经的孙中山来讲,是全新的,包括有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也有英语和圣经等等。

  • 107、她嫁到沈家后,茅盾的父亲曾问她读过什么书,才知道她读过四书五经,《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烈女传》、《幼学琼林》和《楚辞集注》。

  • 108、结婚这一年来,已经二十一岁的丈夫像个蒙馆学童,整天跟着邻乡的塾师补习四书五经,那如饥似渴的好学精神,更使她深受感动。

  • 109、学童们读的无非是三字经,千家诗、幼学琼林,稍大之后才读四书五经。

  • 110、蒋经国是1910年3月18日在溪口出生的,童年时代就在溪口度过,他在武岭学校读了六年的四书五经。

  • 111、6岁那年,李立三被父亲送进蒙音馆读四书五经。

  • 112、”可见,只有熟悉儒家经典四书五经,才能当个好秀才。

  • 113、“罢,罢,放着圣明的四书五经不修,却漂洋过海去学蛮夷妖怪之术,可笑!可笑!”

  • 114、她四书五经也读过,琴棋书画都通晓,父母的血脉也不低贱,都是读书知理之辈,不过都是败家子罢了。

  • 115、小说中赵玉墨“不是那种艳丽佳人,但十分耐看”,“是一个心气极高的女子,至少有一万个心眼子,她四书五经也读过,琴棋书画都通晓”,可她与红菱等女子都有着不幸的命运。

  • 116、赵玉墨幼时也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她读过四书五经,精通琴棋书画,父母也是读书知礼之辈,这时的生活宛若她的天堂。

  • 117、相反的,那个礼义道德不通,四书五经不读的,他不会想那么多大道理,他就明白一个事情,那就是忠。

  • 118、十八岁时,不但读完四书五经,而且通晓诗词歌赋。

  • 119、他在无锡上了小学,朱暮堂另外还请了一位老先生,在家里给他讲四书五经,指望把他培养成一位有学问的人,继承朱家庞大的事业,把梅村镇永远统治下去。

  • 120、林伯唐熟读过四书五经,也研究过康德和孟德斯鸠,不过最使他醉心的还是科班出身的翰林学士。

  • 121、7岁时台安举人崔骏声当他的启蒙老师,教他读四书五经。

  • 122、和钱虎翼不一样,张司令是从四书五经中过来的人,对这种事骨子里是不接受的。

  • 123、爹爹请了一位老师教我念四书五经、诗词歌赋,请了一位高僧教我念佛经。

  • 124、杨过想起黄蓉在桃花岛上教他背诵四书五经,只道赵志敬所教的也是与武功绝无关连的经书,道:「我又不想考试中状元,背这些劳什子何用?

  • 125、他指指书架上的四书五经及辞赋选集之类的书道:“以后要多念诸如这样的书。

  • 126、我和你不同,以为自己自幼苦读四书五经,就成了孔门弟子。

  • 127、郭芙蓉:故事就多了去啦,他三岁识千字,五岁背唐诗,七岁熟读四书五经,八岁精通诗词歌赋……

  • 128、参谋:一乡二里共三夫子,不识四书五经六义,竟敢教七八九子,十分大胆!

  • 129、在中国四书五经的四书里面有《孟子》,《孟子》里面的一些话不全是孟子说的,有一段我念给大家听:“齐景公曰:既不能令,又.

  • 130、我们看,又是四书五经,在《礼记》里面有一段话,它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 131、小学发蒙读物就是《四书五经》,所以这方面锻炼是比较重要的。

  • 132、为什么贾宝玉不肯读《四书五经》?

  • 133、我就不读书,要读书《西厢记》还可以,挺有意思,读读,什么其他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五经,它都是杜撰的,杜撰的话讲得很凶,讲得很厉害的,但实际上你要看指什么杜撰的呢?

  • 134、个人他假就是他的真,真就是他的假,你要找这个人的真吗,他就是假,因为他有的是假,没有真,为什么呢他是四书五经的模子里刻出来的人,按照李卓吾的观点,明代的思想家李卓吾。

  • 135、他不阐述四书五经,他不写《策论》,不写《出师表》,而是写什么贾宝玉呀,林黛玉呀,这就是荒唐嘛。

  • 136、他不阐述四书五经,他不写《策论》,不写《出师表》,而是写什么贾宝玉呀,林黛玉呀,这就是荒唐嘛。

  • 137、影响,他祖母、他家庭说满语,他的师傅,满族的师傅教给他说满语,学满文,教给他骑射,他的汉族师傅给他讲四书五经,他又受到儒家文化的教育,所以康熙他的文化来说,既受到满洲骑射文化的影响,又受到蒙古草原文化的熏陶,还.

  • 138、另外一个特点,钱先生从小熟读四书五经,熟读中国古代的典籍,广泛地阅读过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光是《全唐诗》,他就读过五遍,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

  • 139、样奕訢就奏请两宫太后批准,在北京设立同文馆,就招学生,学生不参加,学外语有什么用,不是我们今天,我读四书五经,可以考举人、考进士可以做官,我干嘛要学英语、法语、德语?

  • 140、满文把[四书五经],满文把汉文的四书五经翻译过去了。

  • 141、慈禧不懂工,不懂农,不懂军,不懂商,四书五经可以说十三经她看不懂。

  • 142、我现在只告诉你,由于康熙从小培养他,一个是要精通满文,一个是要精通汉文,请很多名师大儒,让他学四书五经,让他学汉族的经典,同时让他学诗词歌赋,让他对对子。

  • 143、还有,咱们那些儒家经典:《四书五经》、《论语》、《孟子》翻成英文,翻成西文,外国人他看不懂啊,他怎么翻呢?

  • 144、第一、满洲人,蒙古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考四书五经,这样一来,就提升了满洲文化和蒙古文化。

  • 145、第四,满洲人参加科举考试,他自己会满文,他要熟读[四书五经],他就有条件把四书五经翻成满文。

  • 146、但是,科举制度也有它消极的一面,它消极的一面主要表现在科举考试内容,是四书五经,不考科学技术知识,还有科举考试的方式是八股文,于是,科举考试最大的弊病,就是扼杀了人们的科学精神和创.

  • 147、四书五经翻成满文,把兵书翻成满文,把《水浒》《聊斋》《三国演义》《西厢记》翻译成满文,进行文化的合,交流。

  • 148、”过去把所有的图书分成经、史、子、集几个部分,经书是最神圣的,圣贤书,孔夫子的书、孟夫子的书,四书五经都是经书,研究经学认为是最神圣的,所以看一个书生在那儿看书、钻研,就觉得一定是在研究经学。

  • 149、《经》,儒家经典,儒家的经典,五经,四书五经的五经。

  • 150、我就学九本书就能当官,四书五经,我就可以为官,我学它干嘛。

  • 151、C.四书五经 

成语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