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文从字顺的造句

文从字顺:文从字顺出自这贾家呢,第二个儿子今年廿四岁,在家读书,人也长得清清秀秀的,笔下也还~。(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五回),查询到文从字顺的造句15条
  • 1、这样来认识许慎所谓的转注,不仅可以把其八字定义讲得文从字顺,而且能揭示出转注一书命名的缘由:“转注”一词本是水流辗转灌注的意思,因众流聚合而成大川,其水辗转又注.

  • 2、主张对古文应“师其意不师其辞”,做到“辞必己出”,“文从字顺”。

  • 3、“与”在古汉语中当介词“和”、“同”讲,但在有的句子中却说不通,而解释为“带”、“带领”则文从字顺。

  • 4、但愿文从字顺之日、风清弊绝之时,范公得以含笑九泉,乐以忘忧,挥笔再颂“岳阳楼”!

  • 5、二、作品的语言水平虽然不十分整齐,但大体上还只停留在文从字顺、正确达意的程度,文字修养距出神入化的要求还较远,还没有一个作家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风格;

  • 6、整个条目也要文从字顺,脉络分明,不可杂乱无章,不知所云。

  • 7、好端端一篇稿子,内容完整,文从字顺,可是一计数,要比所余的“白”多二百字,只得大刀阔斧,砍削一通——说“一通”往往还不行,有时得砍后数,.

  • 8、尽管译文有些地方还不够文从字顺,但译者们却是花了一番心血的。

  • 9、对于这类译作,用得着梁启超另一段严厉而尖锐的批评,他说:“以译者之思想,横指为著者之思想,而又以文从字顺故,易引读者入于迷途。

  • 10、这样就文从字顺,意义豁然。

  • 11、若断作“初以墨笔,再阅改用朱笔,三阅又改用紫笔”,岂不文从字顺。

  • 12、startled——译作“他看见我,吓了一大跳”,岂不文从字顺,为什么硬要翻成“当他看见我的时候……”?

  • 13、原著写得深入浅出,译本也注意了文从字顺,只是在不少地方留下疑窦,稍加斟酌,就感到文意像缺了点什么。

  • 14、这部书连韩愈老前辈都说是“诘屈聱牙”的,曾先生告诉我,他能讲得“文从字顺”,只因看通了古文文法。

  • 15、他反对当时的复古主义诗文,推崇唐宋散文的自然流畅,文从字顺,写下了《震川文集》四十卷,成为“唐宋派”中卓有成就的作家。

成语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