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得意忘言的意思

得意忘言得意忘言出自,得意忘言的意思是原意是言词是表达意思的,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词。后比喻彼此心里知道,不用明说。
读音:
dé yì wàng yán
解释:
原意是言词是表达意思的,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词。后比喻彼此心里知道,不用明说。
出处:
典故:
《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得意忘言的造句 共22条造句记录

1、在此众论纷纭,莫衷一是之际,汾阳昭禅师乃以一偈而概之曰:"三玄三要事难分,得意忘言道易亲;

2、因此,我们听讲或看经文时要见月忘指、得意忘言,要了解和明白经文的真正意旨,摄取它的精义,从有言说证入无言说之境。

3、得意忘言方了彻,泥形执象转昏迷。

4、他笔下的花鸟、戏剧人物,尤其是像《老子出关图》、《顿悟图》一类得意忘言的禅宗画,气韵高古,意境深邃,颇得行家首肯。

5、哲人反复强调意为言主、“言不尽意”的观念,倡导审美中紧紧扣住意义本体,不必拘泥于文字和形象,著名的“得意忘言”命题就是由此生发而来的,中国美学意境论也深受其启发。

6、盖不求甚解者,谓得意忘言,不若老生腐儒为章句细碎耳。

7、到岸舍筏、见月忽指、获鱼兔而弃签蹄,胥得意忘言之谓也。

8、“得意忘言”、“明心见性”、“反身而诚”等等命题,从西方理性传统来看,都是非理性的。

9、玄学所谓言不尽意、得意忘言的奥妙,禅宗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顿悟,盖指示此。

10、诗歌的艺术分析不能停留在语言的表层上,得意忘言是诗歌鉴赏的法门。

11、第四,在表现形式上,玄学论主张“得意忘言”、“言不尽意”;

12、王弼、荀粲所倡的“言不尽意”,重内心之体认,轻向外之追求,“得意忘言”为得“道”的途径。

13、于“用”,推重“得意忘言”,即意重要,只要心里有所得,就不必在言上多纠缠。

14、由对治的方面立名,第一种可以名为“安于不知”,第二种可以名为“囫囵吞枣”,第三种可以名为“得意忘言”。

15、第三种是得意忘言。

16、但也不无好处,是更适于用得意忘言法。

17、“得意忘言”

18、忽然想到,这莫非就是中文的“得意忘言”,如果此语可以此四字翻译,则尼采之门,似可由此矣!

19、“得意忘言”(冷民,11)——周作人“南下”(宏图,17)——关于“金梁外史”(姚楷,29)——秦更年并非清人(.

20、莫泊桑本是讲故事的圣手(conteur),读时被情节吸引,得意忘言,对译文的语言虽觉旧了一点,不类当代通用的白话,无暇,也无力细究。

21、既然“一说便俗”,人类又无法真正做到“得意忘言”,完全“不隔”或许只能存在于可望不可及的彼岸。

成语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