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普度众生的意思

普度众生普度众生出自丈六金身,能变能化,无大无不大,无通无不通,~,号作天人师。(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四十),普度众生的意思是佛家语,认为大众营营扰扰,如溺海中,佛以慈悲为怀,施宏大法力,尽力救济他们以便登上彼岸。
读音:
pǔ dù zhòng shēng
解释:
佛家语,认为大众营营扰扰,如溺海中,佛以慈悲为怀,施宏大法力,尽力救济他们以便登上彼岸。
出处:
丈六金身,能变能化,无大无不大,无通无不通,~,号作天人师。(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四十)
典故:
《佛说无量寿经》:“普欲度脱一切众生。”
普度众生的造句 共61条造句记录

1、出家人本来就应该有“弘扬佛法遍天下,普度众生满人间”的慈悲,这不是野心,而是一种难行能行的愿心啊。

2、中国佛教到了明清时期,由于当政者的政策,逐渐演变成远离社会人群,封闭自守的山林佛教,使得佛教无法普度众生。

3、又说,弥勒菩萨在释迦去世后五十六亿多万年以后下降人间,在龙华树下成佛,普度众生。

4、次发广大心普度众生,众生界不空,誓不成佛。

5、菩萨以普度众生为愿,如来则荡涤其心。

6、复次要发广大心普度众生,众生界不空,誓不成佛。

7、释迦牟尼佛早已成佛,为普度众生,故示现为净饭王的太子,十九岁出家,雪山苦行六年,三十岁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悟道。

8、佛虽然是大慈大悲,普度众生,但又是大雄大力,降伏魔怨。

9、际上释迦牟尼佛他是多生以来,早已成佛了,可是他成佛以后,又在十方世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救苦救难,普度众生,时时刻刻为众生谋幸福,心心念念使众生得安乐,修福修慧,自度度人。

10、这就是佛教的所谓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离苦得乐的精神和理想。

11、"这样看来,大乘教义的真理,就是要普度众生,和众生永远在一起,施以种种方便,赐以种种安乐。

12、"释迦牟尼,得道成佛,最最主要的是普度众生,同登华藏玄门,共入毗卢性海。

13、他们没有研究佛学,不了解佛教有自利利他,普度众生的道理,难怪他们会产生这种误解。

14、释迦牟尼佛,本着慈悲喜舍的宏大誓愿去讲经说法,普度众生,就好像普施甘露一样,滋润一切,又像摩尼宝珠一样,圆光普照,随物现色。

15、马上发大菩提心,恳切要求释迦牟尼佛到舍卫国去,讲经宏化,普度众生。

16、佛是"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能以妙观察智,观机施教,随类现身,普度众生。

17、第二、有大智:菩萨发大菩提心、能到十方世界普度众生。

18、依此看来,佛教虽是大慈大悲普度众生,但决不是善恶不分,是非不辨,无原则,滥慈悲的老好人宗教。

19、界四禅天四定、无色界四空天四定,以及他们所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十二门根本禅定觉观等,是菩萨发菩提心,普度众生,游三摩地,在三界诸天之中,大权示现,修行禅定,总称为世间禅定。

20、通过这个历史故事,使我们更好的认识到释迦牟尼佛,多生多世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修行六度万行,庄严国土,普度众生,所以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圣人。

21、爱语:菩萨修行,普度众生,一定要以柔软和爱语来对待众生。

成语接龙